已致4人死亡,一餐厅多处检出阳性!警惕:仅1毫克即可致命!
今年3月
有多人在台北市信义区
一家素食餐厅用餐后出现不适
送医后甚至出现死亡病例
4月29日
台湾卫生福利部门相关负责人证实
该起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造成4人死亡
仍有2人住院治疗
死者体内检出
有毒物质“米酵菌酸”成分
据悉,该起食物中毒事件已通报的所有案例都曾于3月19日至22日,在该餐厅食用了粿条、米粉等用同种食材制作的食物,并都在用餐后短时间内出现症状,其中重症者都出现了急性肝衰竭和由此引发的其他器官衰竭。经检测,发现有毒物质“米酵菌酸”成分。
4月2日,台北市政府宣布,3月24日台北市卫生局于该餐厅采检的相关检体,验出“米酵菌酸呈阳性”,采集的生物迹证包括厨师手部、2把刀具及1个砧板。食物中毒
为何能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?
有毒物质“米酵菌酸”
到底是什么?
日常又该如何预防“米酵菌酸”中毒?
一起来看↓
认识“米酵菌酸”
“米酵菌酸” 由发酵的谷物、椰子及食用菌等受污染后产生,毒性强烈,无色无味,耐热性极强,正常的家庭烹饪方法难以消除,进食后即可引发中毒。
主要影响肝脏、脑、肾等重要器官,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。
哪些食物
易产生米酵菌酸?
经长时间发酵或浸发的食品,当放置在高温潮湿环境下最易滋生“米酵菌酸”,包括:
谷类发酵制品
发酵玉米面、糍粑、醋凉粉、粿条、米粉、凉皮等。
变质食用菌
过久泡发的银耳、黑木耳等。
薯类制品
马铃薯粉条、甘薯面、山芋淀粉等。
夏季常见的细菌性
食物中毒还有哪些?
沙门氏菌
多由动物性食品引起,如:肉类、蛋类。
症状:腹泻为水样便,一日数次,多伴有发烧,体温38-40℃,症状一般在中毒后3-5天内迅速减轻。
蜡样芽胞杆菌
常见于剩饭、米粉、甜酒酿、甜点心及乳、肉类。主要原因是食用前保存温度较高和放置时间较长。
症状:呕吐型以恶心、呕吐、腹痛为主;腹泻型多为腹痛、腹泻、水样便。
副溶血性弧菌
主要见于海鱼、虾、蟹、贝类等海产品。
症状:脐部阵发性绞痛、发热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。
食物中毒后
如何紧急处理?
怀疑自己食物中毒后,应第一时间催吐并留样。身体不适时应立即就医,以免耽误诊疗。
随着气温升高
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
是食品安全事故的易发期
“五一”小长假即将到来
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此发布
五一期间食品安全风险提示
@广大经营者及消费者 注意!
↓↓↓
向上滑动阅览
关于预防春夏时节食物中毒的通告
当前气温升高,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,是食品安全事故的易发期。为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,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,现就做好春夏时节食物中毒预防工作通告如下。
一、餐饮服务单位主动履责守法。
(一)严把食材管理关。一是严格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,确保食品原料来源安全可靠可追溯;二是不得购买、贮存和使用亚硝酸盐(包括亚硝酸钠、亚硝酸钾);三是不得采购和使用腐败变质、来历不明的食品及食品原料,如野生动物、野生渔获(河鲀)、野生菌菇、野生植物,“酸汤子”、“三无”食品、“山寨食品”以及腐败变质、超过保质期的食品;四是不得添加《食品安全法》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质;五是不得售卖无标签散装白酒及自制泡酒。
(二)严格从业人员健康关。一是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,每日晨检合格后方可上岗;二是从业人员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,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、规范佩戴口罩,按照正确的程序清洗消毒手部后方可进行食品加工制作;三是加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,对食品制售过程食品安全风险应知应会。
(三)严格加工制作关。一是做好环境、工具容器和餐饮具的消毒,减少食品污染环节;二是加工食品生熟分开,烧熟煮透;三是严格按照“五专”要求及食品安全标准规定,管理和使用食品添加剂,四是严格落实醇基燃料专人管理、警示标签、颜色警示等防控措施,防止作为白酒误饮;五是加工制作四季豆、豆浆等食品时必须烧熟煮透;六是严禁学校食堂违规加工制作野生毒蕈、发芽土豆、霉变红薯、鲜黄花菜等高风险食品。
(四)做好汛期预防。一是积极预防洪水、积水进入食品加工经营场所,不得采购受洪水、积水污染的食品及原料;二是受到洪水浸泡,在恢复正常经营前,要切实做好食品经营场所和食品加工设施设备的清洁消毒。
(五)严格落实特定餐饮服务单位、集体用餐人数超过100人的食品“留样”管理。留样食品重量不少于125g,要用专用容器、专用保鲜柜、专人保管48小时,要写明时间、制作人、名称、留样人、保管人并作好记录。
二、人民群众增强防护意识。
(一)外出就餐注意事项。一是在外出就餐和网络订餐时要选择正规经营场所或售卖商家,优先选择实施“明厨亮灶”和餐饮服务量化等级高的餐饮服务单位;二是消费者尽量少选择凉菜、生食品种、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,在选择冷食类、生食海产品、自制饮品等菜品时要查看商家的《食品经营许可证》标注的经营范围是否包含该品种。谨慎食用所谓“新奇”“野味”等不常食用食品及易过敏食品;不喝无标签标识、浸泡药材成分不清等来历不明的药酒;三是就餐前注意观察食物是否感官异常,不吃腐败变质和未烧熟煮透的食品,网络订餐收到食品后,检查包装是否完整、是否有被开启的痕迹、餐食是否被污染等,并及时食用,勿长时间存放;四是就餐后应主动索取发票等就餐凭证。
(二)家庭制作食物注意事项。一是不购买来源不明、已变质、外观异常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或食物原材料,坚决不买野味(野生动物、野生渔获物、野生植物、野生菌菇);二是不购买无证小摊贩出售的食物,尤其是生食水产品(刺身)、裱花蛋糕、凉拌菜、豆制品、肉制品等高危食品;三是储存食物温度要适宜,生熟食品要分开放置、避免交叉污染。食物原辅料要根据其不同特点和要求,选择在常温、通风、冷藏(0-5℃)或冷冻(-18℃)条件下储存;预包装食品要按照标签说明的贮存条件和温度进行存放,并在保质期内食用。
(三)果、蔬食用前做到“冲冼、浸泡、清洗”,将残留在果、蔬表面的有害物质充分稀释后再食用,预防化学性和虫卵引起的食物中毒。
(四)烹饪时应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,过程应保持清洁、生熟分开、煮透烧熟,不食用平时很少或没食用过的食物,避免过敏。
(五)做到“6不吃1不饮”:不吃来源不明食物、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、不吃隔夜饭菜和变味的剩饭剩菜、不吃在冰箱放置过久的食品、不吃劣质熟食品特别是外观鲜红的肉制品、不吃腌制时间不足9天的腌菜,不饮用自制药酒。
(六)改善饮食行为习惯。一是提倡家庭实行分餐制,养成使用公勺公筷好习惯;二是饭前、便后、加工食物前要用肥皂和流动水仔细清洗双手,降低“病从口入”的风险;三是餐饮食品烧熟煮透后至食用前的时间要严格控制在2小时以内,常温下餐饮食品的保存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,若再食用时食用前要充分加热至中心温度超过70℃以上;四是不食用变味、发粘、发霉等变质食物,不直接饮用未经过任何安全处理的地表水。
三、消费维权与应急处置。
消费者在外就餐后发生呕吐、腹泻、发热等食物中毒症状的,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医,及早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行投诉,同时保存好可疑食品样品、呕吐物、腹泻物及消费票据、就诊记录等相关证据。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餐饮单位,应立即配合救治患者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,积极配合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。
相信五一小长假期间
大家免不了和自己的朋友
或者家人外出就餐
督督熊在此提醒大家
如遇饭后恶心、呕吐、腹泻
千万不要掉以轻心
很有可能是诺如病毒在“作妖”
这份风险提示也请您收好
↓↓↓
向上滑动阅览
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季风险提示
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引发感染性腹泻的高发期。该病毒主要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和水,人与人的接触,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进行传播,常在社区、学校、餐馆、医院等处引起疾病暴发。为有效预防诺如病毒传播,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如下提示。
一、个人和家庭防控注意事项
1.保持良好手卫生。饭前、便后、加工食物前要用肥皂和流动水仔细清洗双手。
2.注意个人饮食卫生。做到生熟分开,烹饪食品要煮熟,尤其是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。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。正确储存食品,食用前重新加热。
3.做好隔离和消毒。患病期间需根据病情居家隔离或者住院隔离。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。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,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,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。
二、餐饮服务单位防控注意事项
保持良好卫生条件。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。员工出现腹泻、呕吐等症状时应该避免进入厨房和制作食物。
三、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防控注意事项
1.做好宣传。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,倡导儿童、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,积极锻炼身体,提高免疫力。
2.加强管理和培训。加强饮水、食品卫生管理,对员工开展呕吐物和环境消毒方法的培训。
3.制定应急预案。学校、托幼机构要制定应急预案,切实落实教师员工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缺勤登记追踪制度、复课证明查验制度等制度。
4.做好通风消毒。加强通风换气,定期对教室、宿舍、食堂、图书馆、卫生间等场所的重点部位(如门把手、楼梯扶手、水龙头、便器按钮、电梯按钮、上下床扶手等)进行清洁消毒。
5.及时隔离患病人员。出现病患时,按照应急预案,及时送医治疗,并做好隔离消毒和报告。
三、环境物品消毒注意事项
做好环境与物品消毒。诺如病毒环境抵抗力强,在0℃-60℃的温度范围内均可存活,可在物体表面存活2周,在水中存活2个月以上,酒精和免冲洗洗手液没有灭活效果。应使用较高浓度含氯消毒剂(处理污水1小时后余氯浓度大于10mg/L)灭活诺如病毒。
来源丨央视新闻客户端、中国新闻社、北京日报、国家应急广播
采编丨代
校对丨婷
责编丨林
转载请注明以上出处
昨日精彩
造假30年!日本知名“神药”被勒令停产停售!很多人家中常备……↓↓↓